环球医网

中国先天性巨结肠治疗网

疾病名:先天性巨结肠 | 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 | 已收录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2个 类型:
      总计被阅读:42168人次
序号 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类型 好评数 阅读人次
手术治疗先天性巨肠 手术治疗方法 1282 14686
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手术治疗方法 984 27482
收录:共 2 条关于先天性巨结肠 | 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 | 的治疗方法 | 每页显示20 条 | 共1 页 | 1  
知识库:什么是

先天性巨结肠 | 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 |

  【概述】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case)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由于hirschsprung将其详细描述,所以通常称之为赫尔施普龙病(hirschsprung’s- Disease),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使该肠这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以部分性或完全性结肠梗阻,合并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缺如为特征的一种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对此病的认识和发展已有200余年的历史。1691年Ruysch首先报告本病,后来一直到1886年Hirschspmng才在柏林的儿科大会上对先天性巨结肠予以了详细系统的描述,因此将该病以他的名字命名为Hirschspmng病。巨结肠是Mya(1894)倡用。1901年Tittle首次提出先天性巨结肠与神经节细胞缺乏有关。Tiffin等在1940年指出,巨结肠是早期神经节缺乏的肠壁蠕动发生紊乱的结果。1964年Ehrenpries详细论述了Hirschs-prong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到1950年Swenson才从病理上把神经节缺乏性巨结肠症与其他类型的巨结肠症区别开来。本病特点是受累肠段远端肌间神经细胞缺如,使肠管产生痉挛性收缩、变窄,丧失蠕动能力。近端肠段扩张,继发性代偿扩张肥厚。发病率为2000~5000个新生儿中有1例,仅次于直肠肛门畸形,在新生儿胃肠道畸形中居第2位。据上海地区(1966~1975)资料,消化道畸形的发生率占先天性畸形的24.67%。而本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4位。据Passarge等报道414例,男女之比为5~10:1。并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有关资料表明本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近20年来,由于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免疫组化等研究手段的进展。人们在先天性巨结肠病理,生理组织学、胚胎发育、遗传诊断治疗均有很大的进展。
  找专家咨询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请点击:伊问医答咨询
  联系投放广告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Data  |  关于环球医网  |  QQ洽谈QQ交谈  Msn交谈   沪ICP备14001091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沪)-2011-0186 环球医网版权所有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公安备案号 31010602000199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许20210003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沪静药监械经营备20220042号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08676284138X
联系电话:021-51601230环球医网 www.54MD.com --为全球华人提供健康养身及疾病治疗方案的公益网站华创商务网